近幾年,BIM技術為整個建筑行業(yè)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,已經(jīng)應用于工程建設的各個領域.將BIM技術引入模板工程,可擺脫傳統(tǒng)二維圖紙編制、交底困難的情況.將模板工程的前期設計、安全驗算、施工管理放在同一平臺上,將提高設計和施工效率,直觀、快捷地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,解決了模板工程設計和施工過程存在的問題,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及經(jīng)濟性。因此,BIM技術為模板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。
1、模板工程設計施工中常出現(xiàn)的問題
1.1 傳統(tǒng)二維圖紙交底困難
模板施工圖通常為單個構件的大樣圖,且通常依靠AutoCAD建立二維平面、立面圖,無法體現(xiàn)各構件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。這樣的模板施工圖指導意義較差,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時,人為隨意性增大,導致模板工程安全性大大降低.圖1為二維大樣圖和三維設計圖對比。
(圖1 二維大樣圖與三維設計圖對比)
1.2 現(xiàn)場配模、控料難
普通混凝土工程,在每層施工前,模板工都要根據(jù)圖紙進行集中下料.對于高層住宅,標準層配模完畢,上部其他標準層無需再進行配模,只需將下層模板運到施工層即可。但隨著建筑物復雜程度越來越高,建筑物層高、構件尺寸等都會發(fā)生變化,施工層需重新配模,不僅增加施工工期,也會造成模板浪費。
2、基于BIM技術的模板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優(yōu)勢
2.1 三維可視化
三維可視化是BIM技術最重要的特點之一,即“所見所得”的形式,將以往線條式的二維圖形轉化為三維的立體實物,對建筑業(yè)的發(fā)展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。運用BIM技術,對模板工程進行三維可視化設計,擺脫了以往施工人員單純依靠AutoCAD對構件進行二維設計的局面,高效、準確地對構件進行三維設計,并且通過輸出三維設計圖,更形象更直觀地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,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準確性,提高了模板工程的安全性。
2.2 施工模擬
模板工程是一個多工序、多協(xié)調、復雜程度極高的分項工程,貫穿整個結構工程施工的全過程.利用BIM技術,對模板工程施工全過程進行模擬,通過模擬分析,得出各專業(yè)之間邏輯關系,從而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來指導施工。
2.3 構件屬性
運用BIM技術進行模板工程三維設計時,可以對構件的屬性進行定義,如鋼管直徑、壁厚、模板的彈性模量等.通過屬性定義,可以為構件的安全驗算作數(shù)據(jù)支撐,對構件進行安全驗算、輸出計算書等。
2.4 材料用量統(tǒng)計
模板支撐體系三維設計完畢,可以統(tǒng)計整個模型中各材料的用量,如模板面積、鋼管長度、木方體積、扣件個數(shù)等.材料用量的統(tǒng)計,有利于現(xiàn)場對材料和資源進行統(tǒng)一管理,實現(xiàn)模板工程的精細化管理。
2.5 模板配模
模板工程施工時,木工需通過現(xiàn)場統(tǒng)計二維圖紙構件尺寸,對模板進行集中下料,這樣不僅降低了施工效率,還會造成模板的浪費.通過建立好的BIM模型,輸入現(xiàn)場使用的模板尺寸,對模板進行自動化配模,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,避免了模板的浪費。
3、BIM技術在模板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實例
3.1 工程概況
本工程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(qū)香港東路與海爾路交叉路口,為CBD超高層辦公區(qū)A1塔樓.A1塔樓為39層寫字樓,結構高度169.55 m,層高為4~6 m,總用地面積20 000 m2,總建筑面積為130 889 m2,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。
塔樓主體結構類型為框架核心筒結構,結構尺寸較大,高大模板較多.部分柱截面尺寸為1400 mm×2600 mm、2400 mm×2600 mm、1400 mm×1600 mm等,剪力墻墻寬為300、400、500、600 mm等,板厚為120、140、200、300、400 mm等,裙樓、主樓主梁截面尺寸為800 mm×1200 mm、600 mm×2400 mm、1300 mm×1800mm、1200 mm×2400 mm等。
(圖2 主體結構模型)
3.2 主體結構建模
本工程采用品茗模板設計軟件對模板工程進行三維設計.由于模板工程是使混凝土成型的一類結構,在進行主體結構建模時,可不用對鋼筋進行建模。主體結構建??赏ㄟ^2種方式進行,一是將CAD圖紙導入軟件中,利用軟件的轉化CAD圖層功能進行建模;二是將CAD導入后,以其為背景進行手動建模.這2種方式各有利弊,前者在轉化過程中會出現(xiàn)轉化錯誤,錯誤部分需手動調整;后者建模錯誤較少,但建模效率較低.本工程采用方式一對主體結構進行建模,錯誤部分通過手動調整.主體模型如圖2所示。
3.3 工程基本參數(shù)設置
建模后,對工程的基本信息進行輸入,包括工程信息、工程特征、設計計算規(guī)范、施工方案及材料選擇等,這些工程基本參數(shù),為之后模板支撐的安全驗算作數(shù)據(jù)基礎。本工程采用厚度為15 mm的木膠合板模板,整張模板尺寸為915 mm×1830 mm,次龍骨采用50 mm×80 mm的方木,立桿、橫桿及主龍骨均采用φ48 mm×3.5 mm的Q235鋼管,鋼管材質應符合國家標準GB/T 13793—2008,加固構件用直徑為14 mm,軸向拉力設計值為17.8 kN的對拉螺栓,立桿頂部可調托座承載力容許值為40 kN,托座內主梁為2根(圖3、圖4)。
(圖3 工程特征設置)
(圖4 各構件安全參數(shù)設置)
(圖5 KZ2模板三維圖)
3.4 模板支撐三維設計
由于模板支撐工程體量大、細節(jié)較多,且為臨時性結構,所以選用A1區(qū)塔樓1層進行模板工程的三維設計,三維設計的順序按照先布置豎向構件模板,再進行高大模板辨識,對高大模板支撐進行設計,最后再對普通梁板進行設計。豎向構件以KZ2(1400 mm×1600 mm)和Q104(500 mm)為例,三維圖如(圖5)、(圖6)所示。水平構件分為高大模板構件和普通梁板構件,對高大模板構件,通過高大模板辨識規(guī)則,找到模型中高大模板的位置,對其進行特殊設計,并導出高大模板識別表,用于施工方案的編制,如(圖7)所示。高大模板以KL-H(800 mm×1200 mm)為例,梁底增加2根承重桿,普通梁板結構如圖9所示。
(圖7 高大模板辨識)
(圖8 板模板支撐)
(圖9 構件通過安全驗算)
3.5 模板安全驗算
本層模板支撐體系三維設計完畢之后,為保證三維設計的安全性,要對設計完畢的構件進行安全驗算,模型所用材料及構造參數(shù)已經(jīng)在設計過程中輸入。若安全驗算通過,則構件將變成綠顏色,若沒有通過,則會變成紅色,然后再進行相應參數(shù)的修改(圖9)。
3.6 材料用量統(tǒng)計
三維設計完畢的模型,應進行材料的用量統(tǒng)計,如模板面積、鋼管長度、木方體積、扣件個數(shù)等.材料用量的統(tǒng)計,有利于現(xiàn)場對材料和資源進行統(tǒng)一管理,實現(xiàn)模板工程的精細化管理.統(tǒng)計結果如圖10所示。
(圖10 材料用量統(tǒng)計)
3.7 模板配模
本工程整張模板尺寸為1830 mm×915 mm,根據(jù)現(xiàn)場配模規(guī)則,梁板模板施工時,施工做法為板模板壓梁側模,梁側模包梁底模,主梁模板包次梁模板。板的模板盡量靠邊整拼,不進行切割.墻柱模板應伸至板模板底部,板模板壓墻柱模.由于墻體模板較長,為減少切割,通常采用橫向配置模板,如(圖12—15)所示。
在(圖12—15)中,深色代表整塊模板,不需要切割,淺色代表已經(jīng)切割的模板.模板尺寸標在其中,方便工人進行技術交底和集中配模。
(圖11 板配模)
(圖12 板模板壓梁側模)
(圖13 墻配模)
(圖14 框柱配模)
利用BIM技術對模板進行配模下料,施工前對模板進行編號,使得構件與模板配套使用,再根據(jù)配模圖提前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,這樣不僅提高了配模效率,還減少模板浪費,有利于改善現(xiàn)場配模難、控料難的問題。
4、結束語
BIM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建筑施工的各個領域,其三維可視化、施工模擬、信息傳遞的特點,打破了傳統(tǒng)二維圖紙在模板工程設計施工中的種種問題。本文結合工程案例,利用品茗模板設計軟件,對BIM技術在模板工程設計施工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,將模板工程的前期設計、安全驗算、施工管理放在同一平臺上進行,提高設計和施工效率,直觀、快捷地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,解決了模板工程設計和施工過程存在的問題,提高了設計和施工的安全性及經(jīng)濟性,為以后施工人員編制施工方案及技術交底提供一種新的方法,對BIM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深圳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5094905號 Copyright ? 2000-2019 NTI.All Rights ReserVed. By 智筑BIM